(资料图片)
〖情感可以留恋,思想不能驻足,停滞意味着被边缘,逆势终将被淘汰〗 媒体消息,全世界最古老,至今已存在320年的《维也纳日报》停刊;世界级影响力,至今已存在135年的《世界地理》停刊……。 类似消息不绝于耳,难免让人伤感,未必不是伤感而引来沉思、回味并体悟出规律不可违。比如世界潮流浩浩荡荡,顺之者昌,逆之者亡的道理。所谓大势所趋,实际上是显形与隐形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,正因为各种力量共同作用,形成一种不可阻抑、不可逆转的世界走向,这时便不要寄望于单一力量和主观意志予以改变。 面对世界大势,真正的理性和智慧反映在顺势而为,而不是阻断和逆转。结合两大纸媒由衰微直至陨落,反观我们官媒的表现,会产生太多感慨和思考。只要是官媒,不管纸媒还是其它形式的媒体,都较弱危机感,理由在于看不出遵循媒体基本特点规律,比如说真话报实情求真知,只给人围着拨钱部门指挥棒转的感觉。 换句话说,因为有公权力背书,或高度依赖强制“订阅”,而缺乏基本的危机感和适应大势的能力。这才出现了报刊从印刷厂到单位仓库,再到废品收购站,进而是造纸厂的化浆池,至此完成循环全过程。 这里所讲问题的要害当然不在资源虚耗,因为在我们这样一个庞大经济体量中,新闻宣传系统的资源耗费占比不会太大,关键是思想的空转与主流引导力的每况愈下,不良风气的形成和不断强化,这些都将对党和政府的形象产生负面影响,这个损失才是不可估量的。 其实,这已经不是官媒存在的现象和问题,包括大量宣传书籍亦不着眼实效,只是表明有关部门在做事。这种具有广泛特征的现象或行为,根源于权力构成的特有考核评价体系,没有第三方进行绩效评价,掌握公权力者当然可以为所欲为。 䃼充一个事例佐证。许多年前有高级领率机关推出一个大典型,请我参与宣传。一开始单位领导拿出装祯精美的一大本官媒宣传汇集,以表明宣传级别之高,规模之大。我不客气地说,来时做了功课,网上搜索,涉及这个典型的转载总量还不及我一篇文章的转载量(当下规则已限制转载,搜索引擎已不再显示转载量)。但这本册子送到领导手里却显分量。这就是我们一些方面或领域的文宣模式:小圈子,内循环;重领导,弱受众;自我高潮。 延伸到社会其它领域有没有这种现象和问题?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,抑或认知能力和逻辑推理得出判断。总之, 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”,已经指出了问题的要害。 看得出有些人真的只有被网络淘汰一条路,只不过能拖一天是一天,尽最大努力维持或拖延罢了。
关键词: